调研成果

当前位置: 首页 >> 调研成果 >> 正文

杨浦工会金秋助学活动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15-06-10 来源:杨浦区总工会保障工作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形式日益多样化,职工的利益诉求形式也表现出了多样化,特别是在经济增速放慢而助学需求迫切的现实背景下,这张特殊的“答卷”无疑是彰显工会作为和风采的一个生动注脚。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金秋助学活动发起至今已有十几年,但始终魅力不减、历久弥新,无论是资金规模、帮扶力度,还是实际收效、社会影响,都逐年攀升,无愧为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一大工作品牌。多年来,杨浦工会按照区委和市总工会的要求,着眼于帮助职工群众解决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金秋助学活动不断扩大范围、丰富形式、延伸链条,切实把做好“金秋助学”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载体之一,积极履行工会职责,整合各方资源,营造爱心帮困、真情奉献的良好氛围,得到了职工群众的广泛赞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一、杨浦工会困难职工及助学活动的基本情况

  杨浦区曾是一个工业区,集聚着纺织、机械、机床制造、冶金、金属加工、建筑、交通运输等门类众多的大型工矿企事业单位。随着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企业资产重组、关停并转,昔日繁华的工业区已面目全非,大批职工回归到社区成了社会人;随着城区功能定位的提升和形态的巨大变化,既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大量传统工业企业的改制转移,许多“4050”职工下岗和再就业,使这些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因此许多困难职工家庭的子女和农民工家庭的子女及大学毕业生纳入到了工会帮扶的范畴。

  (一)调查统计

  经对杨浦进入全总困难职工帮扶软件中的3866名困难职工档案统计汇总,基本情况如下:

  1.数量:本次调研对象为全区在档困难职工,总数3866名。

  2.家庭情况:单亲家庭17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47%。

  3.主要原因:因病致困62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6.06%;

  因子女上学致困633人,占被调查人数的16.37%。

  4.困难程度:享受低保187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83%;

  低保边缘820人,占被调查人数的21.21%。

  ()情况分析

  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本市这些家庭享受的社会保障水平相对较高,特别受到社区、工会与社会各界的多方关怀和帮助,但是大部分家庭住房条件相对较差(以老式租赁公房为主,即使有所改善大多靠动迁),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就业能力较差,医疗和子女受教育费用的支出压力很大,因这两项因素致困的达到这次调查人数的32.43%。由于家庭人均收入较低,家庭人员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我区困难家庭目前主要脱困的难点有四个方面:

  1.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就业难度大。据调查,本次受调查访问的3866人中,几乎都只有初高中文化程度,并且年龄普遍在45岁以上,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阶段。由于这些人员文化程度相对不高,就业难度大,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

  2.子女教育费用高、压力大。本次调查因子女上学致困人数竟占到本次调查总人数的16.3%以上。由于现在大学阶段教育年支出在1.1-1.5万元,中学教育阶段年支出在5000左右(不包括家庭补课费用),虽然许多困难家庭子女受到学校和社会各界关心与资助,但教育费用仍然是较大的压力与沉重的负担。

  3.家庭人员大重病医疗费用负担沉重。因病致困人数有621人,达到本次调查的16.06%,平均5个人中就有1个重病患者。由于身体条件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所以这部分职工多以病假和待岗形式领取部分工资,家庭收入大打折扣。

  4.居住条件与环境普遍较差。杨浦区目前是市中心旧区面积最多的区,除一部分困难家庭享受动迁政策,居住面积和条件得到改善外,其他家庭住房条件普遍较差,以棚户区和老式公房为主,大部分家庭室内装修简单或无装修,设施简陋陈旧,许多家庭周围的环境也较差。

  根据以上调查统计结果和分析显示,我区目前困难职工帮扶任务依然繁重,必须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和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医疗、教育、廉租房等有关社会保障措施,工会也要进一步强化医疗和助学援助等措施,保证和稳定困难职工的基本生活水平,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我区积极贯彻市府精神,加紧落实助学惠民政策

  (一)整合内外资源,延伸助学链条。开展“金秋助学”活动,是积极推动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政策体系,整合内外资源,延伸助学链条,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上学难问题,努力帮助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特别是近年来,区总工会确立了滚动式助学,进一步丰富了“金秋助学”内容,拓宽了“金秋助学”形式。一是号召各级工会组织积极参加我区“爱心一日捐”活动;二是大力争取党政部门支持,推动增加助学平台和渠道,使更多的党政部门和群团组织参与到助学活动中来;三是与其他部门及时沟通救助信息,确保把有限的资源充分用在最需要帮助的困难职工家庭上学子女身上,避免重复救助。对政府及其他部门救助没有覆盖到且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职工子女,工会予以资助,确保每一名考上大学的困难职工子女都能够顺利入学。

  (二)打破形式,把握全局。突破单一助学思维模式限制,将“金秋助学”活动放到工会帮扶工作全局中把握。一方面,认真研究国家有关政策,进一步推动教育部门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协助教育部门落实好奖学金、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助学政策,帮助困难家庭上学子女接受公平教育,推动解决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另一方面,以帮扶困难职工家庭脱困为最终目标,规划助学活动。对那些没有自救能力,子女顺利毕业、顺利工作是他们唯一脱困可能的家庭,一是在日常生活救助中重点帮扶,逐年给予适当的救助,以维持基本生活需要,使就学子女不因生活困难而辍学。二是结合“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为暑期困难职工家庭上学子女,优先提供勤工俭学或社会实践岗位,增强其就业意识,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对有一定自救能力的困难职工家庭,整合工会帮扶资源,在对助学子女进行帮扶的同时,提供职工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积极应对,落实政策。积极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的影响,认真落实市出台的稳定就业六项措施。重点关注大中专毕业生、困难群体和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加强动态分析,建立健全企业用工、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工作联动预警机制,推进稳定岗位、职业培训、就业援助“三项特别计划”,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在带动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克服困难、促进发展,从而稳定就业岗位。全面启动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以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杨浦科技创业中心三期建成为契机,加强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会等合作,从“资金、场地、能力、政策、服务、宣传”六方面入手,进一步整合资源,着力健全青年大学生创业服务体系,扶持更多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

  (四)“双千”助学,结对帮扶。区总工会注重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助学活动,联手机关党工委开展“双千”结对工作,由千名机关干部与千个困难职工子女结对,不仅在经济上给予资助,还在生活、学习和做人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组建由优秀教师组成的劳模讲师团,每年为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困难职工子女免费开设为期两个月的辅导班,使学生的升学率达100%,重点中学录取率90%;充分发挥企业家和创业联合体的作用,广泛开展创业者献爱心捐资助学活动,使无一学生因生活困难而辍学。

  三、建立助学帮扶长效机制,提升助学帮扶阳光就业行动时效性

  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也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推动和帮助解决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的上学问题,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心理上、精神上也健康成长,给贫困家庭送去脱贫的希望是检验工会“金秋助学”成效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们带着感情、带着责任,不断深化“金秋助学”工作。

  (一)筹措好助学帮困金,夯实助学基础。通过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职工“一日捐”和工会经费三个方面安排一点,落实“金秋助学”经费,从2012年开始,区总工会进一步完善区级助学工作,确定固定帮扶100名比较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实行滚动式帮扶,即只要需要,不论现在读小学、中学或大学,杨浦工会一定会助学到大学毕业,按照每年小学800元,初中1000元,高中1500元,大学2000元的标准,直至大学毕业;每年秋季将向结对家庭中成绩优异的子女发放奖学金,鼓励孩子更好的学习。助学经费、奖学金通过“工会会员服务卡”由银行直接发到各个同学家庭的卡上,规范资金发放。

  (二)用劳模精神激励学生,坚持做好知识扶贫。在助学活动中,我们感到在物质上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提供帮助的同时,还更应应该为困难职工子女的学习进步创造更好的条件。为此,区总工会会同区教育工会邀请在教学上有专长、荣获全国、上海市劳模先进称号的名师,组成劳模讲师团,在每年的3-5月为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举办初三、高三免费升学辅导班,每期参加学生250余名,已连续坚持了8年,近2000名特困职工家庭子女通过劳模讲师的培训以及执行帮其量身定制的学习计划,学习成绩都能有较好的提高,受到了广大困难职工及其子女的普遍肯定。

  (三)关注青少年成长,打造网上心灵花园。在助学活动中,我们体会到,困难家庭子女的需要是全方位的,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资助,更需要指导其健康成长的精神帮扶。为此,在助学的同时,我们探索对困难职工子女的精神帮扶和人格培养,在工会助学帮扶工作中形成了强化心理服务新模式。2008年,区总工会出资近20万元,携手复旦大学心理研究中心,研发制成了“从心启航——职工网上谈心室”,聘请8位来自大学、医院、区青办专家,每周六下午2:005:00在区总工会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坐堂,在杨浦工会网上为学生提供心理援助,面对面接待慕名而来的家长学生,一一耐心解答孩子不爱接触人怎么办?孩子有自杀倾向怎么办?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给学生们开设《成长的阶梯》、《爱在不远处》。2014年助学活动中,区总工会通过开展《一样的生命,不一样的精彩》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化解孩子在成长中的困惑,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四)助学与助就业相结合,努力拓展“金秋助学”成果。大学生毕业后能否实现就业,不仅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更关系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实现,寄托着千万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多年来,区总工会始终注重助学与助业相结合,延伸和巩固助学链,充分依托上海工会就业援助服务平台,加强对困难职工家庭大学生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和帮助,通过建立“上海工会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和阳光就业行动,夯实岗位助学模式,逐步实现了“助学培训实践就业”一条龙的帮扶服务。积极推进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是大学生暑期实践活动的第三年,为了给困难家庭子女提供社会锻炼的机会,我们在区域范围内通过上门实地察看、联系基层等方法寻找热心公益、劳动关系和谐、经济效益良好并有用工需求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首选对象,并对实习基地进行遴选,确定15家暑期实习基地,累计40名大中院校的学生参加了暑期实习,今年暑期实习首次实行网上报名、审核,更加的规范、系统,更加的方便、快捷,也出现了很多难以预料的情况,这对本项工作又是一次全新的尝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扶困助学工作。同时每年以“一万岗位促就业”抓手,“月月有职场、周周有面试、天天有招聘”帮助大学毕业生就业,并连续五年在区总职工援助服务中心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周”,同时深入社区开展“困难职工家庭高校毕业生阳光就业行动”专场,推进大学毕业生创业,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四、进一步做好工会金秋助学活动的打算

  工会助学作为国家助学体系的一个部分,主要对象是国家助学体系暂时没有覆盖,或以覆盖但需要进一步救助的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涵盖从义务教育、高中到高等教育等各个阶段,在助学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工会助学活动将实现和国家助学体系政策的有效衔接,找准工作定位、突出工会特色、发挥自身优势、发挥好拾遗补缺的作用,使工会助学活动成为工会围绕大局、履行职责、服务职工的知名品牌,虽然工会助学成绩明显,解决了一大批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但就全社会而言作用还是非常有限,为了更好的推进工会助学,覆盖更多的受助学生,建议今后工会助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对“金秋助学”的认识。“金秋助学”是工会协助党委和政府解决困难职工(农民工)子女上学难、升学难的一项重点工作,是工会“送温暖”工程的深化和拓展,也是贯彻和落实党和政府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具体行动,要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奉献爱心,凝聚各方力量,为更多的特困职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每个人都成为帮扶助学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要大力总结和宣传在开展这一活动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典型经验、先进集体和个人,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帮助特困职工子女入学的生动局面,在党和政府与职工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座“连心桥”,使金秋助学活动成为工会围绕大局、履行职责、服务职工的知名品牌。

  (二)增加投入,切实保障困难学生基本生活。资金是助学的物质基础,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建议适度增加资金投入、争取更多的社会捐资,使困难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基本保障,加大工会经费投入金秋助学的同时,积极争取党政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动员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募集募捐,多渠道筹集助学资金。工会自身也要调整帮扶资金或送温暖资金的使用方向,从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助学帮扶活动。要拓宽工作思路,采取多种形式筹措资金,积极动员党政干部、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家、事业单位开展爱心捐助活动。对一些愿意出资的企事业单位,可以用企业名称或个人冠名的形式建立助学基金,同时要给予宣传和表扬。

  (三)拓宽渠道,建立大学生暑期实习基地。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避免学生滋长依赖心理,工会应该把发放的困难补助金、社会资助等无偿资金同劳动结合起来,可为困难学生提供助学岗位,把补助金以工资的形式发放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精神。大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还是应该以区域内经济好的企业为主,根据学生专业特长和设置情况,本着专业性、实践性、效益性的原则和思路,建立大学生寒暑假实习基地,设立长期、稳定的、适合大学生参加的勤工助学岗位。将助学与助就业相结合,挖掘和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历练,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又能解决受助学生的经济问题。

  (四)加强辅导,关心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在传统资金帮扶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资金帮扶更多是从解决经济困难的角度来考虑的,缺乏对学生思想、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注,这就容易导致受助学生陷入重“物质资助”轻“精神资助”的误区,他们容易产生自卑、焦躁的心态,从而产生各种心理障碍,久而久之易形成消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个别的学生甚至会对身边的环境产生极端的看法,从而在为人处事方面出现偏激的行为,而这些非经济层面上的困难对贫困生来说可能比经济上的困难影响更深刻、更难以解决,也易成为贫困生健康成长的主要障碍。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教育,引导学生合理调节情绪,改变不良认知,树立逆境成才的榜样激励他们。

  (五)整合资源,积极探索创新助学新方式。“金秋助学”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要进一步整合内外资源,加大工作协调力度,逐步形成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上下联动的助学格局。工会、教育等部门要拓宽筹资渠道,创新助学形式,完善联系制度,建立健全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多元化助学的工作网络,确保助学活动“全覆盖、不遗漏”。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沪ICP备09011298号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惠民路800号18楼
电话:021-65894612    E-mail:ypqzgh@126.com
技术支持: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1111111